冯军专栏
达索在线研讨会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冯军专栏
学习笔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发布时间 : 2021-03-19
作者 : plm服务
访问数量 : 1717
扫码分享至微信

 工信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让工业人都异常兴奋,我阅读的同时,随手做了简单的笔记。

个人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2018-2020年起步期的行动计划全部完成,部分重点任务和工程超预期,网络基础、平台中枢、数据要素、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


笔记:仍然是熟悉的,仍然是万能公式“互联网+XXX”,过去二、三十年,这个公式,可以说是百试百灵,“互联网+打的=滴滴”、“互联网+外卖=美团”等等,确实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也造就了伟大的企业。

如今,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结果会是什么,是工业互联网吗?这个公式是否依然能向往常一样无往而不利?我看不一定,虽然如文件所说,确实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但成绩咱先不说,不妨多听听意见和不好的声音。比如:网上也有这样标题《中国工业APP现状:总数超过25万,实际应用看不见》的文章:

学习笔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软易达_PLM|BIM|CATIA|CAD|CAE|EPLAN


再看看,倪光南院士的分析:

学习笔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软易达_PLM|BIM|CATIA|CAD|CAE|EPLAN


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就能解决我们在移动OS、桌面OS、大型工业软件、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材料装备、EDA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吗?我想任何稍微懂工业的人,都会有答案了。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借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如果把工业互联网的外延,再扩展一下,不仅仅只重视“网”等ICT的内容,也更重视“工业”相关技术,或许,我们能让“互联网+XXX”这个公式继续发扬光大。

2021-2023年是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统筹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安全,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拓展融合创新应用,深化商用密码应用,增强安全保障能力,壮大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实现工业互联网整体发展阶段性跃升,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笔记:这段指导思想里面,有一句话,特别重要,可以说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这句话就是:“以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这句话首先讲的是:制造强国,再次讲网络强国。制造排在第一首位,网络排在第二位。所以,工业互联网,首先是工业,其次才是“网”!顺序可不能弄反了,否则就会如以下视频中的鸠摩智,会“次序颠倒,大难临头”。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笔记:强调“量质并进”,量在前、质在后,没啥问题。正如中国制造,先做大,再做强,但是在做大以后,不能忘记做强,否则就容易被别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卡脖子”。也只有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踩坑、总结、完善,才能不断提升。只是希望那些骗经费的、不干事的坏蛋们,做个人,远离一点,毕竟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标识解析体系创新赋能效应凸显,二级节点达到120个以上。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笔记:总是强调5G,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工业现场,有些场景对网络的要求,并不是5G能达到和满足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不能变成了5G发展行动计划,搞了一堆5G设备和网络。


——融合应用成效进一步彰显。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广泛普及。重点企业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新模式应用普及率达到30%,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提质、增效、降本、绿色、安全发展成效不断提升。

笔记:没有在这句话中强调产品从0到1的研发过程,甚为遗憾。看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大不大,可以看产品从1到N的制造规模大不大,但是看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强不强,则应该看其产品从0到1的研发强不强。

实际上研发的网络化协同,技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云CAD、CAE、PLM这些工业软件都是为研发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不能缺了研发。

学习笔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软易达_PLM|BIM|CATIA|CAD|CAE|EPLAN


——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基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芯片、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建立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关键领域标准研制取得突破。

笔记:果然,顺序有些颠倒。把“网”放在了“工业”的前面,希望这个顺序不会引起执行上的偏差。

另外,言必称“建立标准”,我认为也不是什么好事。在没有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怎么可能建立起质量高的标准?万一建立起来质量不好的标准,那按照质量不好的标准建立起来的东西岂不是危险?所以,在这三年内,不妨强调量,强调百花齐放、放开市场竞争,等三年后,再来总结并建立标准也不迟。

——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培育发展4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1~2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5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笔记:只希望别是灌水、刷单出来的企业。也只希望示范基地,变成了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变成了卖房子。

二、重点任务

(一)网络体系强基行动。

行动内容:


1.加快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支持工业企业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支撑多元工业数据采集。提升异构工业网络互通能力,推动工业设备跨协议互通。研制异构网络信息互操作标准,建立多层级网络信息模型体系,实现跨系统的互操作。

笔记:改造旧有设备,采集数据,建网。还是把网放在前面,不过,我认为针对旧有设备,这样做,没有问题。

4.深化“5G+工业互联网”。支持工业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加快典型场景推广。探索5G专网建设及运营模式,规划5G工业互联网专用频率,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5G网络化改造、应用孵化、测试验证等服务。

笔记:这句话:“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至少认识到现有的5G在外围搞搞还是可以的,但是想向生产核心环境渗透,这就不一定行了。一些生产核心环境对网络的要求,5G是达不到的。

5.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地图。打造覆盖全国各地市和重点工业门类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运行、应用的全景视图,为建网、用网、管网提供全面支撑服务。

笔记:这个地图出来了,我真的想看看长啥样。

专栏1:工业互联网网络互联互通工程

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标杆计划。支持工业企业综合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实施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示范计划。支持地方和龙头企业建设10个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开展面向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网络互联试点示范。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交换中心。选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交换中心,支持企业利用交换中心实现网络互通、平台互联。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信息模型实验室。面向仪器仪表、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开发100个以上网络信息模型。持续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针对重点行业培育30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编制发布“5G+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

时间节点:到2023年,打造50个企业内网改造建设标杆,高质量外网基本覆盖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成8个“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责任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应急部、国资委。

笔记:非常开心地在这里看到了:“时间敏感网络(TSN)”,但是遗憾的是在整个行动计划中,“时间敏感网络(TSN)”只出现了一次。

(二)标识解析增强行动。

行动内容:

6.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实施《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建立标识编码分配协调机制。提升国家顶级节点服务能力。引导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递归节点。建设兼容开放、服务全球的标识解析服务系统,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对域名等网络基础资源的支撑能力。

笔记:虽然也是“网”的内容,但确实是不可缺少的。

7.加速标识规模应用推广。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加快解析服务在各行业规模应用,促进跨企业数据交换,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质量管理水平。加快主动标识载体规模化部署,推进工业设备和产品加标识。增强标识读写适配能力,推动标识在公共领域应用。

笔记:就是给每一个对象一个身份证编码。编码、标识这件事情特别重要。


(三)平台体系壮大行动。

行动内容


11.发展面向特定技术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特定工业场景和前沿信息技术,建设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前沿技术与工业机理模型融合创新,支撑构建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

笔记:围绕特定工业场景和前沿信息技术。这句话特别好,只有在具体的场景下、解决工业具体的痛点的信息技术才有用,否则,再前沿的信息技术也没有意义。


12.提升平台技术供给质量。加强平台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等支持能力。突破研发、生产、管理等基础工业软件,加速已有工业软件云化迁移,形成覆盖工业全流程的微服务资源池。推动基础工艺、控制方法、运行机理等工业知识的软件化、模型化,加快工业机理模型、知识图谱建设。深化“平台+5G”“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能力。


笔记:这一条也写得比较专业,特别是:“推动基础工艺、控制方法、运行机理等工业知识的软件化、模型化,加快工业机理模型、知识图谱建设。”实际上,工业软件,就是这么来的。

“加速已有工业软件云化迁移,形成覆盖工业全流程的微服务资源池”。这个场景,非常美好,如果能做得到,就太棒了。


13.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制定工业设备上云实施指南、工业设备数据字典,培育设备上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券、服务券等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创新“挖掘机指数”“空压机指数”等新型经济运行指标。


笔记:各家云厂商看了怕是高兴得不得了。华为云、腾讯云,对了还有阿里云,AWS等等,恭喜恭喜了。对了,对了,还有做边缘云的厂商。


14.提升平台应用服务水平。开发和推广平台化、组件化的工业互联网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培育解决方案服务商,建立平台解决方案资源池和分类目录,开展服务商能力评价。编制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建设平台监测分析系统,提供平台产业运行数据分析服务。


笔记:又是评价、又是打分。这样很容易变成大者恒大,形成垄断,让工业互联网变成了大企业的游戏,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小企业的创新。评价、打分这些事情,可以三年以后再干,现在还是百花齐放、充分竞争吧。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需要更多小而美具有核心、关键技术的企业,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专栏3: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化升级工程


(四)数据汇聚赋能行动。

15.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国家中心的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推进区域分中心与行业分中心建设。研究工业互联网数据权属确定、价值评估、资源交换、效益共享等机制,制定数据交换接口标准规范,推动国家中心、各区域和行业分中心之间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

笔记:数字化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应该被政府所牢牢掌握。


17.培育高质量工业APP。推动共性经验知识沉淀提炼,发展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工业APP,以及基于知识图谱和智能算法的可适性工业APP。打造一批经济价值高、推广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面向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个性化需求,培育一批企业专用工业APP。发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建设,发展工业APP商店,促进工业APP交易流转。

笔记:这个好。如果能更加注重工业APP的知识产权保护,就更好了!


专栏4: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面向能源、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医药等流程行业及电子、汽车、装备、建筑等离散行业,建设行业大数据分中心,加强行业数据资源管理。加强工业互联网推广应用与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联动衔接,搭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中小微企业数据集成和共享平台,探索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在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较好领域,建设一批统一规范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中心,汇聚数据资源达到PB级。建设场景驱动的高质量数据集,鼓励开展工业算法创新。开展数据创新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开展数据灾备服务,提升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时间节点:到2023年,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建设高质量的工业微服务和工业APP资源池,工业APP数量达到50万个。

责任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应急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能源局。

笔记:突然想到了那篇文章。《中国工业APP现状:总数超过25万,实际应用看不见》。虽然这篇文章内容一般,但是标题真是厉害。

(五)新型模式培育行动。

行动内容:


20.发展智能化制造。鼓励大型企业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应用力度,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工艺仿真、生产制造、设备管理、产品检测等智能化水平,实现全流程动态优化和精准决策。

笔记:原来是把研发设计归到了“智能化制造”之中,这样也行。但是,如果不是仔细阅读,很容易让人觉得就是“智能化”只重视“制造”,而“制造”就是生产现场,生产现场就是关灯工厂、就是机器人、就是AGV等等。

请注意:“智能化制造”,首先是“智能化”,才是“制造”。智能化更重要的是研发的智能化,更重要的是产品从0到1的研发过程,更重要的是需求工程、CAD、CAE、PLM等工业软件。


21.加强网络化协同。支持龙头企业基于平台广泛连接、汇聚设备、技术、数据、模型、知识等资源,打造贯通供应链、覆盖多领域的网络化配置体系,发展协同设计、众包众创、共享制造、分布式制造等新模式。


22.推广个性化定制。鼓励消费品、汽车、钢铁等行业企业基于用户数据分析挖掘个性需求,打造模块化组合、大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促进消费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打通,推广需求驱动、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的新模式。

笔记:前途漫漫,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余下的内容还没有来得及读,如果读了,我再发上来。


本文标签: # 数字化转型 # 行业新体验 # 企业数字化转型 # 设计解决方案 # 数字化技术 # 智能制造 # 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数字化制造

咨询热线 :18602879577
sales@rydit.com.cn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万安镇沈阳路东段2439号铂悦华庭4期4栋1单元905
©2024  软易达_PLM|BIM|CATIA|CAD|CAE|EPLAN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蜀ICP备14018086号-1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微信号

热线

186-0287-9577
专属服务热线

微信

二维码扫一扫微信交流
顶部